可以强人物的游戏www/午夜拍拍福利视频蜜桃视频/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/日本视频www

資訊中心

淺談清代家具,從《十二美人圖》看雍正朝家具

文章來源: 知識紅木 時間:2015/4/15 10:06:27
核心提示>>>
上一個章節我們談到清康熙朝中期至后期,黃漆地彩繪戧金家具與明式黃花梨家具二者交相輝映,共同勾勒出中式古典家具鼎盛發展的黃金時代。那么,到了清雍正時期,家具又體現出哪些特點和藝術成就呢?
 
朱寶力


人物名片>>>
    朱寶力,1971年進入北京金漆鑲嵌廠,曾任修舊組負責人,2002年成立萬華堂明漆藝工作室,現為中華文化促進會木作工作委員會委員。
 
雍正帝:勵精圖治的家具行家
清世宗胤禛的年號為雍正(公元1722~1735年),他在位十三年,勵精圖治,對于“康乾盛世”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貢獻。雍正帝的文化藝術修養很高,喜歡漆飾家具,經常對御用家具的設計制作提出改進的要求,也比較“在行”,不拘泥于形式。例如,據清內務府檔案記載,雍正四年(公元1726年)九月初四日,郎中海望持出榆木罩漆膳桌一張,奉旨:“爾等做漆桌時照此桌款式,將上面水欄邊放寬,批水牙收窄,其批水牙有尖棱處著更改,腿子下截放壯些,不必起線,上面應畫何等花樣,爾等酌量彩畫。”漆飾家具的木胎不鏟邊線易于刮灰和打磨,而在彩繪的時候描上邊線會更顯整齊。所以,“不必起線,上面應畫何等花樣,爾等酌量彩畫”——這是很在行的指示。
談到雍正朝的家具,就不能不提《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》的十二幅組畫(也稱《十二美人圖》)。因為帶有雍正年款的家具太少,難以了解雍正朝家具的風格特色,而這組寫實性工筆人物畫中描繪有多件不同材質和工藝的家具,代表了雍正帝的審美趣向,可以作為鑒定和研究雍正朝家具,特別是宮廷家具的參考標本。
 


“觀書沉吟”之坐具與方桌
圖1  觀書沉吟

 圖1是組畫之一的“觀書沉吟”,它描繪的是一個漢裝少婦讀詩沉吟的場景。畫中有香幾、繡墩、方桌等三件家具,其中香幾是經加工的天然樹根制品,本文暫且不談,重點談談后兩件家具。
 畫中的繡墩是一件玲瓏清雅的鼓形坐具,腰部挖有五個橢圓開光。有人認為是瓷墩,但從開光的面積分析,應為木質髹漆。其通體髹綠色彩漆,描繪有纏枝蓮紋。從色澤觀察,其紋飾的工藝似為鎪銀,即以色漆描繪花紋以后,待其半干之時,用絲棉球蘸取銀粉從花紋邊緣向內揩擦,使之產生明暗立體感,日本稱為“消粉蒔繪”。這是一件洋漆或者仿洋漆工藝的制品。康熙后期,精巧別致的東洋(日本)漆器進入清朝宮廷,為皇室貴族所欣賞,并由造辦處逐漸開始仿制,觀此繡墩可見一斑。
圖1-2 觀書沉吟 的局部特寫

再說畫中的方桌,從設色和木紋的表現觀察,應該是黃花梨材質的。其桌面為攢框作,鑲大理石心,桌沿打洼,矮束腰;牙子和桌腿為直方形,內彎小馬蹄足;腿間有羅鍋棖加雙環卡子花,羅鍋棖的兩端變化為攢回文拐子;牙板、桌腿及羅鍋棖的邊緣起燈草線。從造型的線腳和內彎小馬蹄足來看尚有明代遺風,而攢回文拐子則屬典型的清代風格,因此,該桌為年代相對偏晚的清作明式硬木家具。
 
“博古幽思”之多寶格與畫桌
圖2  博古幽思

圖2是組畫之一的“博古幽思”,它描繪的是一個漢裝少婦品古幽思的場景。畫中有多寶格、竹椅、書桌及漆箱、盆幾等多件家具,其中漆箱和盆幾露出部分太少,本文暫且不談,重點談談前三件家具。
畫中作為背景的多寶格按照房間的布局打造,占據兩個墻面,古玩百寶羅列其中,兼具高雅和奢華的氣勢。多寶格是由明代的格架添加豎隔發展而來,于康熙年間開始流行,其造型本身就具有方折拐子的味道,對于清代家具風格的演變具有促進作用,可以作為清式家具的代表。畫中多寶格的框架材質似為紫檀,透雕拐子圈口的材質則似黃楊木。根據養心殿造辦處檔案分析,雍正朝的宮廷家具好集多種材質和工藝于一身,既新穎又值得玩味。
畫中少婦所坐的是一把竹椅,椅背和扶手的造型為五屏風式,椅面為扇形,腿間的管腳棖和牙子為羅鍋棖加矮老的造型。除了椅面為木質髹黑漆外,其它部位都是用湘妃竹制成。湘妃竹又名斑竹、淚竹,產于湖南、江西、浙江等地,竹竿布滿褐色的云紋花斑。傳說堯帝二女嫁給舜帝為妃,稱“湘夫人”,舜帝崩逝,二妃哭泣,以淚揮竹,竹盡成斑,故名湘妃竹。其為著名的觀賞竹,稈可用于制作工藝品和家具,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和吟詠,雍正帝尤為偏好,多有制作。
少婦面前有一張長方形畫桌,桌面帶有委角,下有束腰,牙板直,方腿,內翻如意式馬蹄足,腿間有曲尺狀的羅鍋棖,在羅鍋棖與牙板之間鑲有一枚透雕回紋的卡子花。此桌通體髹黑漆,用濃淡雙色金箔描繪(工藝名稱“彩金象”)纏枝花卉和錦地等紋飾,極具工細和富麗之美。
 
“燭下縫衣”之扶手椅與方桌
圖3-1 燭下縫衣

圖3是組畫之一的“燭下縫衣”,它描繪了一個漢裝少婦燭下縫衣若有所思的場景。畫中有椅子、方桌、吊燈及盆架等多件家具,其中朱漆盆架露出部分太少,本文暫且不談,重點談談前三件家具。
畫中少婦所坐的是一把南官帽扶手椅,其下盤被墻壁遮掩,露出的椅背和扶手的連幫棍上下垂直,椅背較矮,也稱“玫瑰椅”。從畫中表現的木紋和設色看,應為黃花梨材質。此椅造型簡潔通透,具有晚明遺風,為清作明式硬木家具。
圖3-2 “燭下縫衣”的局部特寫

在少婦的面前有一張方桌,造型為四面平式,牙板和桌腿俱方,腿間有直棖,十分簡潔。通體髹黑漆,飾有纏枝牡丹紋,色彩較素,有可能是薄五彩螺鈿鑲嵌的工藝,而畫上方的那盞黑漆方形吊燈也有可能是這種工藝的制品。薄五彩螺鈿鑲嵌興起于晚明,清初曾一度沉寂,康熙至雍正年間在上層社會中十分流行,存世的精品多為此時之物。
 
“持表對菊”之方桌與壁桌
圖4 持表對菊

圖4是組畫之一的“持表對菊”,它描繪的是一個漢裝少婦手持懷表若有所盼的場景。畫中有方桌、壁桌和繡墩等三件家具,其中繡墩為郎窯紅釉的瓷器,本文暫且不談,重點談談前兩件家具。
畫中少婦扶倚的是一張赭黃色帶有彩色紋飾的方桌,有人認為是黃花梨嵌螺鈿的。筆者仔細觀察,發現桌面有細密的萬字紋錦地,因此,它應該是一件黃地彩繪戧金的大漆家具。其造型為桌面平,無攔水線,冰盤沿,矮束腰;牙板直,方腿,肩部以委角相交,足部內側微帶兜轉;腿間有曲尺狀的羅鍋棖,在羅鍋棖與牙板之間嵌有雙矮老,每個側面共有兩組。方桌通體髹赭黃色大漆,桌面的紋飾為“四菜一湯”布局的螭龍團花,邊框和其他部位的紋飾則為鳳凰和折枝花卉,紋飾的工藝為彩繪戧金。在紋飾之間密布有褐色填漆的錦紋地子。黃地彩繪戧金的大漆家具在康熙后期十分時尚和貴重,而雍正帝本人又很喜歡花鳥紋飾,此桌堪為康熙末、雍正初時期的宮廷家具精品。
房屋隔斷外面靠墻擺放著一張壁桌,上面陳設著一架渾天儀古玩。壁桌的造型為長方形,平面,出沿亦平,矮束腰;牙板直,方腿,內彎馬蹄足;腿間有拱形牙條,上抵牙板。此桌的髹漆有些特別,大面髹黑漆,腿部的側面則為黃漆,推測桌里也是黃漆。黃漆里子在康雍時期的大漆家具中很是流行。在黑漆地子上面用濃淡雙色金箔描繪有紋飾。桌面為牡丹蝴蝶紋,桌沿為壽字連紋,束腰、牙板和腿部為卷草紋,牙條為菊紋。其描金除了使用濃淡雙色金箔以外,在桌面的圖案中還使用黑漆進行潤色,產生出凹凸立體感,描金工藝較明代更為成熟。雍正帝喜歡花卉,御用器物上多有花卉紋飾,此桌可見一斑。
以上是對《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》組畫中的家具所進行的分析,本文的下一個章節將結合具體的家具實物,繼續探討和講述雍正朝家具的特點和藝術成就。

相關閱讀